在蛎坞村的渔夫集市,林家康(左)的牡蛎招引了不少外地的游客。
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 文/摄
从福州市区动身,沿着沿海大通道一路奔驰,50分钟后便来到“福州最美海湾”——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湾。
白日,或往“连江牡蛎之乡”——蛎坞村,租艘渔船,当个惬意“海钓客”,或到“我国水下考古摇篮”——定海村,逛一逛福建的定海古城。晚上,或往“我国海带之乡”——官坞村,体会“灯火诱捕鱿鱼”;或到定海的海鲜大排档,现捞、现煮、现吃。晚了的话,就住在定海湾山海运动小镇的精品酒店或渔夫岛的特征民宿;早的话,就到蛎坞渔夫集市,收购新鲜上岸的生蚝。“筱埕十二时辰”正在变为实际。
村庄怎么开展夜色经济?夜色经济怎么做“海文章”?近来,记者实地造访了筱埕镇的蛎坞村、定海村、蛤沙村、官坞村,找到了答案。
打造渔夫集市
开展夜色经济
使用渔夫集市招引人气,这是第一步。
在布袋澳大桥邻近,有一个“网红渔市”——蛎坞渔夫集市。这儿每天经营额能达2万元,是当地乡民的“钱袋子”,也是游客心中喜欢的海鲜集市。
42岁的林家康是蛎坞村的渔民,养牡蛎已28个年头。他每天清晨两点起床,下海捞牡蛎,然后分拣、清洗、去壳、叫卖,一向忙到黄昏6时。
“20年前,我是一根扁担、两个筐,挑着卖;后来,沿海大通道通车了,我是一把太阳伞,蹲在路旁边吆喝着卖,买的是过路客,一年到头只能赚两三万元。现在不一样了,我有自己的货摊,还有10多名帮工,顾客是在微信上下订单,不愁销路,一年能赚五六万元。”林家康说,连山东、湖北的顾客都爱吃他家的牡蛎。
在曾经,当地存在着废物乱扔、污水乱倒、运营无序、占道运营等乱象。一边是渔民的生计,一边是村容村貌,怎么完结“鱼与熊掌兼得”?2019年头,筱埕镇开端规划“渔夫集市经济”,之后建成了蛤沙和蛎坞两个渔夫集市,配套货摊120个,带动工作240多人,发明村财收入约43万元。一起,村容村貌也大变样,完结“鱼与熊掌兼得”。
凭借村庄旅行“多点开花”,这是第二步。
记者在定海湾山海运动小镇邻近看到,金沙海鲜铺已根本建成。这些海鲜铺用于整合定海湾山海运动小镇景区周边的移动摊点,优先租给困难群众,可新增货摊31个、新增工作70人。
而在定海村,占地2500平方米的海鲜大排档已完结主体建造,方案9月投用;在官坞村,渔夫岛的文创酒吧已投入运营。
做足“海文章”来影响消费,这是第三步。
“咱们夜色经济的最大特征便是面朝大海。咱们推出自己独具竞争力的产品,如刚上岸的鱿鱼、虾蛄等,以及十斤重的大海鱼,游客现场购买,店家免费烹饪。”筱埕镇党委书记颜学淦介绍,经过串起渔夫集市、夜色大排档、文创酒吧、特征民宿等新业态,营建夜间餐饮文娱消费气氛,拉动夜色经济消费,完结当地工业多元开展。
讲好筱埕故事
开展全域旅行
“咱们有一个方针:让‘吃连江海鲜,就到筱埕定海湾’变为实际!”颜学淦告知记者,筱埕镇正在全力推动全域旅行开展,让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,娱”在这儿变为或许。
“筱埕故事多,咱们要把故事讲好!” 颜学淦介绍,定海湾是连江闻名“三湾”之一,素有“海上画廊”之称,这儿是吃货聚集地,具有500种海鲜,素有“丁香鱼王国”“竹蛏故土”“石斑鱼娘家”等美称;这儿是游客打卡地,定海湾山海运动小镇的“网红沙滩”和海上渔家乐则是家庭出游的休假胜地;这儿也是历史文明名地,具有定海古城、九龙禅寺、定海千户所、定海湾水下考古遗址等很多“海丝”印记;这儿还有全国创始深远海机械化饲养渠道——“振渔1号”。
丰厚的旅行资源,带旺了村庄旅行,也带来了人气和财运。2019年,筱埕镇的游客量打破200万人次,最高峰时期日游客招待量达3万人次。
“6月底,定海湾山海运动小镇要从头开业了;到10月,渔夫岛的精品民宿也能对外经营。咱们还在活跃引导乡民开展民宿,争当村庄复兴合伙人。” 颜学淦说,“届时,留不住人的老大难问题就能处理,夜色经济也将更有潜力。”
筱埕镇还要走得更远。据了解,筱埕镇以全域旅行为打破口,大力培养五大旅行区:以定海湾山海运动小镇项目为中心的高端沿海休假旅行区,以官坞渔夫岛项目为中心的海洋体会休闲旅行区,以定海古城维护开发项目为中心的古城文明旅行区,以旧南山旅行开发项目为中心的沿海农业参观旅行区,以假期听海民宿项目为中心的海洋特征商贸旅行区。